杭叉正在沖刺世界叉車第一陣營
現在杭叉是世界規模最大,但還不是最強。我們要從最大的叉車廠變為最強的叉車廠。”就在不久前,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杭叉工程機械集團時提出了這樣的殷切期望。
總理對杭叉的期望更寄予著對整個中國民族制造業的期望。
在中國制造業逐步壯大的過程中,對“中國制造”的企業集群而言,并不缺少產能,缺的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先進產能。而對中國叉車制造業來說,杭叉是最有希望躋身全球叉車最強陣營的“排頭兵”。
從做大產能轉向做強產能 增強核心競爭力
今年上半年,全球金融危機余波未平,借搬遷重建“強筋壯骨”的杭叉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:集團銷售叉車28648臺,同比增長76.3%;利稅總額2.17億元,同比增長62.32%;其中杭叉臨安工業園實現產值23.94億元,集團各企業為臨安納稅3350萬元。
未來,杭叉將借助怎樣的產業發展路徑,轉型升級再次發力,在制造業中邁向更高層級?
從做大產能到做強產能——這正是杭叉用實際行動給出的響亮回答。
過去10年間,杭叉一直在擴大產能。董事會秘書王阜西介紹說,2000年改制后,老杭叉5000臺的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,通過技改使產能擴大到3萬臺;搬遷至臨安后,杭叉通過再次使產能擴到了8萬臺,成為規模最大的叉車制造基地。
規模優勢不等于全球競爭力,執國際叉車市場之牛耳,必定是擁有強大研發力和資源配置力的叉車強企。
風物長宜放眼量。以振興民族品牌為己任的杭叉緊盯與國際叉車巨頭的差距,提出了“兩頭強、中間精”的發展戰略,即做強研發和營銷,做精制造業。
目前,杭叉總部有4個研究所,子公司有5個部套研究所,具備較強的行業研發力。通過近幾年的技術攻關,杭叉研發出了高性能R系列和J系列叉車替代進口產品,同時進軍物倉儲流業,開發出前移式叉車、電動托盤式叉車、電動堆垛式車等產品,在節能環保領域,新研發的XF新系列平衡重叉車因能耗少、噪音低備受歐洲市場青睞。目前,杭叉已形成5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的產品體系。
董秘王阜西介紹說,“十二五”期間,杭叉將圍繞物流業擴展產品門類,力求在填補空白的大噸位叉車和節能環保電動車研發上取得新突破,組建國家認可實驗室、檢測中心、國家級技術中心,最終組建集團研究院,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。
從健全營銷網絡到塑造全球品牌 提升品牌推廣力
金融危機以來,杭叉積極調整市場結構,將內外銷由4:6調整為8.5:1.5,各項生產指標“逆勢飄紅”,2009年銷售叉車34458臺,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,創造了全行業銷量、出口、效益均列第一的佳績。
杭叉應對危機的快速反應能力得益于強大的營銷網絡,董秘王阜西介紹說。做強營銷是杭叉的又一大戰略重點,有三分之一的員工被派駐進全國營銷網絡體系和國外三級代理體系,為國內外客戶及時提供優質高效的“超值服務”。
借助營銷網絡優勢,杭叉實現了營銷和服務的一體化,探索4S店運行模式,在行業中首家開通了400客服專線,首家推出三包內主動強制保養服務,全面打造服務品牌。
目前,杭叉在國內已擁有參股、控股分公司和子公司69家,經銷商140多家,形成了一個強大、立體的營銷網絡體系,為實施品牌營銷提供了強有力的網絡支持。
在國際化市場理念下,杭叉進一步調整優化國際營銷網絡,大力開發俄羅斯、巴西、印度等新興市場,依托電子商務管理模式,進一步加強售后服務和配件銷售工作。目前,杭叉與70多家海外市場代理商建立了貿易關系,并在73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商標,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,成為中國最大的叉車出口基地,自主品牌出口量占出口額的70%左右。
“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,內銷達到駐外子公司100個、經銷商200個,營銷服務人員新增50%。”王阜西表示,今后杭叉將繼續強化營銷網絡建設,不斷提升品牌的全球推廣力。
從擴張產業實體到運作產業資本 強化資源整合力
日產200臺、年產8萬臺的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綽綽有余。王阜西說,今后杭叉要從產業實體擴張向產業資本運作轉變。
在產業資本的舞臺上,杭叉的理念是,在合作中求同存異,不但要與產業鏈配套企業合作,也要與競爭對手合作。
在國際叉車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背景下,杭叉主動出擊,加快了與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步伐,不斷增強產業資本在全球市場的資源配置力。
今年年初,杭叉與日產公司簽訂了代工協議。“今后,杭叉工業園將為日產公司生產國際品牌叉車。”王阜西說,我們更希望通過合作聘請日方退休工程師,為杭叉培養一批在采購、工藝、檢測等方面具有國際化水平的人才。
此外,杭叉還與全球叉車制造業排名第九的法國叉車巨頭建立了合作意向,雙方將在越野叉車、伸縮式叉車等產品上合資生產聯合品牌。
產業資本運作不但是杭叉邁向國際化的重要路徑,更是杭叉優化國內生產力布局的重要法寶。近年來,杭叉通過參股、合資等方式加強了與供應鏈企業及競爭對手的合作,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,逐步實現了對變速箱、濕式制動、液壓件等關鍵零部件的控制權。同時,杭叉也把對子公司及配套企業的技改要求列入了發展規劃,以全面提升供應鏈企業的制造水平。
對制造業企業而言,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是一個發展趨勢。“未來,我們將積極謀求上市,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,進一步提升軟硬件水平,盡快縮小與‘世界最強’的距離。